根據中國保險業協會披露的《2021年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估結果》,華匯人壽被評為C類。2016-2022年,公司累計虧損5.59億元,2022年風險綜合評級最新結果為C,公司為不符合標準的償付能力。
投資時報研究員方悅
金融體系在2022年經常波動。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利潤下降甚至虧損已經成為常態。華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匯人壽)成立于2011年,也是虧損大軍之一。
報告顯示,2022年,華匯人壽全年保險業務收入達到596.39萬元,同比下降13.83%。;凈利潤損失0.71億元,而2021年損失0.75億元。
由于華匯人壽正在按照監管要求對公司進行治理整頓,股東大會無法正常召開,相關審議程序無法履行。自2013年以來,年報已連續9年未披露?!锻顿Y時報》的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該公司在2016年至2022年繼續虧損,累計虧損5.59億元。
在償付能力方面,華匯人壽最新一季的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C類,未能滿足《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范》中“風險綜合評級在B級以上”的需求,成為償付能力不達標的保險公司。
此外,華匯人壽的經營評估結果也處于行業低點。根據中國保險協會披露的《2021年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估結果》,華匯人壽2021年經營評估結果為C類,只有8個被評為C類。
《投資時報》的研究人員向華匯人壽發出了一封關于業績、業務評估結果、治理整改進度等問題的溝通信息。華匯人壽回復說,相關內容可以后續關注公司網站。
凈利潤持續虧損
根據2022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華匯人壽去年第四季度的保險業務收入為133.49萬元,同比下降21.32%。;凈利潤損失0.21億元,虧損同比下降9.45%。
華匯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在2022年達到596.39萬元,同比下降13.83%;凈利潤損失7085.55萬元,2021年損失7529.14萬元。2022年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6.57%、-總投資收益為3.50%,8.62%。
“目前,公司新產品審核、業務規模、投資渠道、機構建設受到限制,華匯人壽在2022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公司只有沈陽總部和六家中心分公司,業務面積小,給公司拓展市場、實現戰略目標帶來巨大壓力?!睋ぃ?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只剩下一家可銷售的團隊定期壽險,但無法形成團隊保障計劃。此外,新產品備案和新業務備案尚未成功,市場競爭力嚴重不足。
華匯人壽針對業務停滯、難以實現經營目標的相關風險,提出了三項措施:一是按照管控意見和要求,按照整改工作計劃全力組織實施;二是積極與監管機構和股東單位溝通協調,推動“三會一層”恢復正常運行,完成公司治理整改任務。監管機構驗收合格后,公司將按照法律、法規、監管政策和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正常運營;第三,全力開拓市場,開發產品,規避風險,彌補損失,實現公司穩定健康發展。
由于華匯人壽從2013年開始就沒有披露年度信息報告,《投資時報》的研究人員發現,從2016年到2022年,華匯人壽的凈利潤已經連續7年虧損。
具體而言,2016-2022年,華匯人壽凈利潤分別為-7099.34萬元、-6438.09萬元、-7138.43萬元、-5824.93萬元、-1.48億元、-7529.14萬元、-7085.55萬元,累計虧損5.59億元。
2022年第四季度華匯人壽部分財務指標
資料來源:2022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償付能力不達標
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末,雖然華匯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和綜合償付能力的充足率較2021年同期大幅下降,但仍處于2538.08%的高水平,2545.9%。
與此同時,根據2022年第四季度償還能力報告,由于公司治理相關問題的整改尚未完成,監管機構認為華匯人壽經營風險較大,綜合風險評級結果被評為C類。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綜合風險評級結果已連續三個季度為C類。
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范》,保險公司必須符合三項監管要求:“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屬于符合償付能力標準的公司。
雖然華匯人壽第四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都符合監管要求,但最近的綜合風險評級還沒有達到標準,所以公司的償付能力不達標。
根據風險綜合評級的結果,華匯人壽在2022年第四季度報告中表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組織召開多次會議,分析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及原因、公司風險狀況及管理狀況,分析將面臨的監管措施,再次檢查更新直接關系評級結果的整改方案;二是控制存量風險,根據公司風險點數據庫中未關閉的風險點,根據公司具體情況有效改善,防止增量監測風險;三是結合公司第二代項目和SAR問題,不斷評估各種風險。
據報道,銀監會和派出機構對公司近兩期風險綜合評級結果沒有采取監管措施。
業務評估結果為C類
另外,1月20日,中國保險業協會披露了《2021年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估結果》,華匯人壽被評為C類,稱該公司存在速度規模、效益質量、社會貢獻等問題。
據悉,業務評估對象為保險公司法人機構,全面會計期間運營,直至2021年12月31日。評估包括速度規模、效益質量和社會貢獻三個方面。在這些指標中,人身保險公司的評估體系包括保費增長率、綜合投資收益率、風險保障貢獻率等14個指標。
上述公告披露了160家保險公司的經營評估結果,包括79家財產保險公司和81家人身保險公司。在81家人身保險公司中,有24家評估結果為A類,49家評估結果為B類,8家評估結果為C類。顯然,華匯人壽的經營評估結果在同行中處于劣勢。
此外,通過查看中國保險協會近年來披露的業務評估結果,《投資時報》研究人員發現,2019年和2020年華匯人壽年度業務評估結果為C類,2018年公司被評為唯一的D級保險公司。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