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在多個保險行業交流群中,頻頻發布保險中介牌照轉讓信息。記者通過代理銷售保險中介牌照的相關人士進一步了解到,保險中介牌照轉讓數量較疫情前有明顯增加,現在其接觸的全國牌照有40或50個標的正在轉讓中。那么,保險中介牌照轉讓信息呈霸屏趨勢,原因幾何?
牌照從百萬元開始
目前,保險中介許可證轉讓信息并不少見。2月13日,《北京商業日報》記者獲悉,市場上轉讓的保險中介許可證一般涉及國家保險中介機構或區域保險中介機構。許可證轉讓主體主要包括保險代理機構、保險經紀公司和保險估價公司。
《北京商業日報》記者根據許可證轉讓信息,聯系代理轉讓相關人士了解到遼寧地區保險代理許可證轉讓,價格約100萬元,子公司約5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的保險中介許可證價格不同。根據北京地區保險代理許可證轉讓信息,公司注冊資本200萬元,包括北京公共許可證,整體轉讓價格240萬元,包括中介費和托管資金。
雖然有些許可證低至100萬元,但也有國家保險代理許可證100%的股權轉讓價格達到2000萬元。據了解,全國保險中介機構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包括網上銷售資格,附帶省級分支機構遍布北京、上海、廣州等保費強省。
上述相關人員還將附上“自成立以來主體企業無監管處罰”、“無債權債務糾紛”、“股東結構簡單”、“變更周期快”等關鍵信息。《北京商業日報》記者從多家保險中介機構高管那里了解到,以北京區域保險代理許可證轉讓信息為例,價格相對合理。然而,如果許可證的價格相對較低,則應考慮許可證是否“干凈”、是否存在業務糾紛等情況。
誰在買保險中介許可證?一位負責代理許可證轉讓的資深人士告訴《北京商業日報》,幾年前,基金公司和P2P公司是主要買家,但現在大多數買家是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該人士還表示,過去兩年已向知名汽車公司推薦了保險中介許可證目標。
從國有企業、上市企業和汽車企業對保險中介許可證的需求來看,過去兩年保險中介許可證越來越嚴格,各行各業的資本放棄申請,然后通過收購獲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忠認為,首先,國有企業、上市企業和汽車企業通常具有相對穩定的保險資源。獲得保險中介業務資格有利于擴大產業鏈,發揮產業協調作用,建立更好的企業生態系統。其次,由于保險業是一個特許經營行業,保險代理機構和保險經紀機構需要獲得監管機構的營業執照才能經營相關業務。然而,通過自己申請許可證需要經過程序,程序相對繁瑣,直接購買許可證將更加簡單和方便。
生意難做
保險中介牌照轉讓信息霸屏,這一趨勢似乎正在“愈演愈烈”。
“疫情發生前,保險中介牌照的銷售總額并不多,我能接觸到的只有10到20個。自疫情爆發以來,這一數量顯著增加,現在我聯系了40到50個國家許可證。”《北京商業日報》記者通過上述資深人士了解到。
對于許可證轉讓信息的常見情況,保險中介高管表示,經營許可證是成本,對于保險中介機構,如果業務不能維持,許可證成本難以承擔,許可證轉讓可能出現?!澳壳?,保險中介許可證運營成本較大,最簡單、最基本的運營,每月需要近50萬元或60萬元。”保險中介高管還補充說,每月50萬元或60萬元的費用并不多,因為場所、人員、社會保障屬于固定費用,如果沒有業務,沒有人員沒有辦公空間,許可證可能會被取消。
縱觀近年來保險中介機構的發展,除了受疫情影響外,保險中介許可證轉讓數量的激增還交織在一起?!氨kU中介機構的經營有許多合規要求,對經營者的質量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管理不好,可能兩年都做不到。”上述保險中介機構的高管告訴《北京商業日報》。
李文認為,保險中介機構許可證轉讓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保險業的嚴格監管持續,一些缺乏穩定客戶資源的中介機構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第二,近年來,新冠疫情和國際形勢對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但也傳播到保險業,保險中介機構的影響更加直接。第三,網絡保險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保險公司的直銷,也擠壓了保險中介機構。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609家,其中保險中介集團5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1733家,保險經紀公司494家,保險估計公司377家。從近年來保險中介市場的發展來看,“多分散”一直是影響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一種頑固疾病。近年來,保險中介監管文件頻繁發布,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發《關于發布保險中介機構“多分散”問題整改工作計劃的通知》,加強對非法機構的清理。從當地措施來看,2022年,廣西率先制定了第一個地方保險中介行業服務規范。重慶銀行業和保險監督管理局中介機構發布文件,提出對保險中介機構實施分類治理,加強對保險中介股東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控制。
那么,隨著嚴格的監管和業務的困難,未來保險中介機構轉讓許可證的情況會繼續增加嗎?李文忠表示,目前市場上的專業保險代理機構和保險經紀機構處于相對飽和狀態,激烈的市場競爭使一些中介機構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因此未來的許可證轉讓應該更多。
路在何方
在保險中介許可證轉讓數量激增的背后,成千上萬的保險中介機構和保險兼業代理機構退出。此外,自2021年以來,選擇主動離開的保險中介機構不再是“曇花一現”。
2021年11月,江蘇華威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宣布主動退出保險代理市場,成為中國第一家主動退出市場的保險中介機構。業內人士認為,在監管政策和市場環境的共同作用下,越來越多的保險中介機構可能會自愿告別市場。
在淘汰、撤退或持續的背景下,保險中介市場正在重塑。對于保險中介機構來說,目前正面臨著一定的發展困境。李文忠認為,在眾多保險中介機構中,大量是中小型機構,基礎薄弱,內部制度不完善,客戶資源不穩定。一方面,市場擴張薄弱,另一方面,越來越難以滿足嚴格的監管要求。
保險中介市場的發展作為保險產品最重要的銷售渠道之一,與保險業的發展有關。因此,保險中介市場向標準化方向發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介部主任姜波在2022年4月寫道,目前保險中介機構質量與行業高質量發展和消費者多元化保障需求之間仍存在差距,部分機構管理尚未擺脫廣泛的增長模式。保險中介控制應準確、清晰地把握現狀,通過完善市場規則,規范市場行為,引導高質量發展,改善服務,促進保險中介行業在“數量”的基礎上實現“質量”優化。
那么,保險中介機構如何滿足當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呢?李文忠表示,未來中介機構的高質量發展是逐步向集團化發展,整合資源,加強公司自身建設,發展壯大;另一方面,加強保險技術的應用,不斷提高保險中介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