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從大到強的關鍵在于高質量的發展。農業保險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要繼續促進“擴大、增加產品、提高標準”,提高農業保險的業務能力,而且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保險信息共享,提高信息水平。農民的收益感和滿意度尤為重要。財政支持是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重視提高政府補貼資金的效率。
最新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超過1000億元,進一步鞏固了全球農業保險保費規模的第一地位。
臺風或洪水過后,田野一片狼藉,農民的汗水和努力都白費了。這是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常見場景。農業保險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情況。中國農業保險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經歷了農業保險發達國家近百年的發展歷程,編織了農業生產的“安全網”。
與其他保險類型相比,農業保險最大的特點是政策性。農業生產風險較大,許多農民承擔保費的能力或保險意愿相對有限,這決定了純商業農業保險難以持續,必須得到國家財政的支持,這也是世界上常見的做法。
作為一個主要的農業國家,中國必須處理農業生產面臨的一系列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這是中國大力發展農業保險的一個重要原因。2022年,中央政府撥付了430多億元的農業保險補貼。如果加上地方政府的補貼,它將更大,占所有農業相關費用的很大比例,這表明國家對農業保險發展的支持。
“世界保費規模第一”反映了我國農業保險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保障能力的提高。同時,應該看到農業保險是“大”的,但還沒有真正實現“強”。從發展現狀來看,我們必須面對一些不足和不足。例如,農業保險的覆蓋范圍、類型和標準仍然相對較低。農業保險的實施依賴于信息系統的支持。目前,信息建設仍滯后,數據和信息支持相對較弱。從水平的角度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保險的深度和密度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農業保險從大到強的關鍵在于高質量的發展。”中國人的工作應該隨時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目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任務越來越困難,農業、農村、農民等領域的風險保障需求也在增加。通過高質量的農業保險發展,促進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
農業保險的高質量發展,應繼續推進“擴大、增加產品、提高標準”,提高農業保險的經營能力。中國農業保險從覆蓋個別種類到覆蓋種植、水產養殖、林業、地方優勢特色農業等一系列農產品,從“物化成本”到“完全成本或種植收入”,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完全成本保險涵蓋了農業生產的總成本、直接物化成本、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基本上可以使被保險農民“旱澇收入”。目前,農業保險的“擴張”仍需繼續推進,進一步覆蓋更多與國民經濟、民生和國家糧食安全有關的大宗農產品。同時,要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更好地幫助農民增加收入。
農業保險的高質量發展,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保險信息共享,提高信息水平。農業保險的實施是一項高科技工作,廣泛應用于衛星遙感、測繪、大數據、無人機等技術。保險公司應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提高索賠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高質量發展農業保險,農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尤為重要。目前,許多農民對農業保險政策了解不夠,許多人參與保險意愿和主動性較弱。從農業保險政策的頂層規劃,到產品設計,再到基層服務體系,有必要不斷提高“認可度”,增強吸引力,增強收益感。
財政支持是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注意提高政府補貼資金的效率。保費補貼不是“唐僧肉”。同時,要突出積極激勵,加強績效目標管理,確保農業保險政策精準滴灌,真正發揮實效。
推動從農業保險大國向農業保險強國的跨越,農業生產和農村振興可以得到更重要的保障,中國人的工作將在自己手中更加牢固。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