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在新年工作的基調上強調了第三方業務的發展。在多類型機構在同一階段競爭的大型資產管理時代,第三方業務的發展越來越成為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共識。其中,組合產品是保險資產管理機構促進第三方業務的重要起點,其穩定良好的業績是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獲得市場認可和與其他類型資產管理機構競爭的王牌之一。
使用第三方業務
中國人壽2023年工作會議提出:“投資部門應不斷提高投資能力,大力發展第三方資產管理業務?!?。在中國人壽集團總裁蔡希良對其資產管理公司2023年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提出的三項具體要求中,一是“跳出保險,看資產管理,把握新趨勢,始終警惕發展環境和競爭形勢,高度重視資產管理的新藍海,實現第三方業務的更大突破?!?/p>
中國人壽資產總裁王俊輝表示,2023年將推動“五大領先水平”,其中之一是“爭取第三方規模增長的領先水平,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2023年,我們將加快重點突破,推動第三方業務在更高水平上持續增長。牢牢把握大資產管理時代和財富管理行業黃金發展的新機遇。母子公司立足專業特點,優勢強,彌補不足,緊密聯系,相互授權,共同推動第三方業務大幅改善。
中國資產總經理李偉表示,2022年第三方業務取得重大進展,2023年將堅持創新思維,努力提高第三方業務質量,加快多元化布局,不斷提高市場影響力。
2023年PICC資產工作會議提出,繼續“固定一方擴大三方,畫出新的增長曲線”
“試金石”檢驗能力
為什么許多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致力于第三方業務?業內人士認為,第三方業務是檢驗保險資產管理綜合能力的“試金石”,是保險資產管理真正從內部委托向市場化的標志。
保險資產管理的第三方業務主要面向保險公司、銀行金融公司、信托公司、證券公司等受托管理的機構,如保險資金、銀行資金、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
業內人士認為,擴大第三方業務有利于豐富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資金來源,削弱其對股東相關資金的依賴,增強其投資能力,擴大其競爭資產管理規模,帶來更多的管理費收入,提高其整體盈利能力。
此外,養老市場的快速發展,包括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社會保障基金,為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第三方業務發展提供了機遇。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十四五”階段中國第三支柱養老制度的加快,保險資產管理的資本管理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從多家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披露的第三方資產管理規模來看,泰康資產超過18000億元,中國人壽資產超過5600億元,平安資產管理超過5000億元,陽光資產超過3000億元,資產超過2000億元。從比例來看,華泰資產、光大永明資產等第三方業務占比較高,上述公司第三方業務占比超過80%。
依靠資產管理產品的突破
目前,保險資本在大規模金融規劃、長期資本管理、收入穩定、綜合風險控制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優勢。
組合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是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開展第三方資產管理業務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包括第三方保險基金、銀行基金和其他基金在內的第三方基金在組合保險資產管理產品中的比例不斷增加。據業內人士預測,目前約有80%。
良好的利潤表現也是保險資產管理商品認可的基石。Wind數據顯示,2022年保險資產管理商品的業績普遍領先于同類公募基金,其中固定收益中長期純債和短期純債的初始收益中位數分別為3.15%、2.67%的同類公募基金利潤中位數分別為2.35%。、2.14%。雖然混合和股權保險資產管理商品的利潤中位數與公募基金為負,但普通股、指數加強、靈活配置等商品的業績仍略高于公募基金。
太平資產相關人士認為,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如何更好地擴大第三方市場,需要同時加強投資研究、產品設計等核心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能力建設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高投資能力和設計產品創新的專業性,同時增強積極發展客戶的意識和能力。
在商品供應方面,業內人士建議,通過跨領域的產品工具,生產品種齊全、特色鮮明的產品開發規劃和策略,擴大不同投資領域、風格特征和風險偏好的產品線。通過不同類型商品的搭配,豐富了業務多樣性,不斷開發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優質資產管理產品。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