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間,海亮股份披露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73.87億元,其中,有色金屬加工材銷量101.05萬噸,海外營收占比持續提升,核心業務收入增速領跑行業;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05.04億元,歸母凈利潤3.45億元,同比增長9.46%,迎來“開門紅”。
全球布局持續深化構建供應鏈“安全壁壘”
海亮股份早在2007年便以越南首個銅管廠為起點,開啟全面、深入的全球化布局。通過“自建+并購”的雙輪驅動模式,目前公司已在全球建成23個生產基地,實現全球資源的高效配置。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全球總產能規模突破148萬噸,其中國際產能占比超36%。
全球化布局為生產服務過程中的協同效應提供了有力支撐。據悉,印尼銅箔基地僅用208天建成投產,創下“海亮速度”新標桿。此外,公司通過并購HME基地強化歐洲市場服務能力,美國3萬噸銅管產能實現本土制造,越南、泰國基地通過BIS認證撬動印度市場,摩洛哥工業園借力自貿協定網絡覆蓋歐美非三大洲。這種分布式產能布局不僅有效應對供應鏈風險,更通過貼近客戶實現快速響應,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61%,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6.80%,屬地化生產優勢凸顯。
實現客戶“聯合出?!?將“數智化”延伸全球
在運營層面,海亮股份創新管理體系進一步放大全球化效能。公司不僅與美的、寧德時代等頭部客戶提供銅管、銅箔等產品;還與海爾、格力等中國品牌實現聯合出海,建立當地的本土化服務網絡。此外,公司在德國、印尼等地推行本土化管理團隊,降低跨國運營成本。這種“全球資源+區域深耕”的雙軌模式,使其既保有規模優勢,又具備屬地市場敏捷反應能力。報告期內,公司產品出口至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境外銷售達357.84億元,以“中國制造”的硬實力在國際市場持續開疆拓土。
此外,數字化能力的縱深推進,成為海亮股份從“制造”向“智造”的關鍵抓手。公司以“全面智能化”為戰略導向,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與生產場景深度融合,安徽基地的“精密銅管低碳智造項目”通過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入圍省級示范項目,實現生產系統與ERP高效集成;重慶基地同步構建數字駕駛艙,實時優化排產邏輯與設備協同效率,單線銅管年產量創歷史新高。海外基地方面,2025年公司對歐洲、美國基地實施全面管理升級,提高數字化水平和生產效率。而其與華為共建聯合創新實驗室,發布行業首部AI藍皮書,則是海亮應對AI浪潮的前沿探索。
來源轉載于中證報中證網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