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為“低溫環境石墨烯智能加熱產品和熱保證應用”提供了豐富的展示場景,以及科技推廣和用戶科技教育的過程。”中國航空石墨烯材料冬奧會專項項目負責人、北京創新愛尚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佳科技”)董事長陳立軍表示,石墨烯材料和技術應用于冬奧會工作人員和運動員的服裝,可達到零下40度。
2月17日,在北京市科委組織的“科技冬奧會企業之旅”活動中,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所和愛佳科技負責人介紹了石墨烯及應用技術的發展,重點介紹了石墨烯柔性熱管理材料技術在冬奧會上的應用。
穿發熱保暖高科技柔性電子衣服零下40度不冷
“零下40度不冷,因為它不是一件簡單的衣服,而是一套高科技柔性電子設備,可以加熱和保暖,依靠石墨烯柔性熱管理材料技術”,陳立軍介紹,冬奧會保證應用愛佳科技第二代石墨烯柔性加熱材料AIHF?艾弗,通過石墨烯加熱織物的三維排列組合,突破了低溫啟動和運行、快速電熱轉換等核心技術,建立了三維遠紅外高效傳熱網絡,實現了38-52種石墨烯柔性纖維織物°C溫度范圍精確加熱調節,熱量在低溫開放環境中精確傳遞給身體,有效提高身體體驗舒適度。
我國石墨烯工業化應用已達到世界頂級水平
“中國石墨烯材料的研發和應用相對較快,至少不比世界頂級水平差,甚至在個別工業化應用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标惲④姼嬖V《中國工業日報》,以軟可穿戴設備為例,由于石墨烯材料和技術的成本增加了30%左右,一套民用智能服裝很容易產業化。
“但從提出、研發、工業化、終端設備到普通人接受新技術需要一個過程?!崩纾惲④娬f,用石墨烯柔性熱管理材料制作衣服不僅是一件衣服,而且是一種服裝風格的電子設備。服裝廠生產的特殊電子設備涉及跨行業的協調發展,包括新材料、紡織服裝和電子技術,工廠需要完全升級和優化生產技術、標準、質量檢驗、倉儲和售后服務;產品操作指南,考慮客戶使用體驗和維護服務;甚至整個紡織服裝行業、上下游產業鏈也會因新材料的創新而發生變化。
這相當于改變了商品的特點,改變了制造模式,改變了商業銷售模式和售后服務模式。
“基于材料帶來工業應用,然后由工業應用推動材料升級,所以重復將是一個循環”,陳立軍表示,冬奧會示范應用后,溝通說服效果好,將加快和縮短轉型發展和推廣接受過程,“我相信會有很多企業有興趣與我們談判,因為智能可穿商品,未來將占很大份額;因為衣服可能是電、芯片、傳感器,可以有信號接收功能,即一套柔性智能盔甲。當然,石墨烯柔性材料只是目前智能可穿戴的應用之一,目前只是處理溫度問題,但基礎材料肯定會帶來工業應用的變化?!?/p>
“事實上,我們現在正在與許多企業合作。作為材料供應商,我們已經與探路者、思凱樂、愛、七狼等品牌合作。我們正在供應他們的一些高端智能服裝材料?!标惲④娬f。
應用廣泛石墨烯在本屆科技冬奧會上的應用只是一個亮相,只有這個亮相有很多應用。例如,許多參賽者的數據是立即獲得的。使用石墨烯傳感器,輕盈、貼身、柔軟、舒適、方便、快捷。它與襪子、手套、衣服和帽子相結合。通過算法處理數據,可以實時監控運動員的狀態。
為了適應冬奧會期間的室外寒冷環境,愛佳科技與北京國際云廣播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石墨烯加熱云廣播背包,首次采用石墨烯加熱技術,結合石墨烯低溫電池,可立即產生50℃溫升,確保云廣播設備在零下20℃環境不影響便攜性、輕量化的基礎上正常使用。
在保證冬奧會之前,愛佳科技已經與50多家服裝企業合作,提供了50多萬種石墨烯加熱服裝材料和技術規范。愛佳科技研究人員基于多年在行業積累的經驗,開發了適合低溫環境下快速啟動和高效運行的石墨烯加熱圍巾、石墨烯加熱背心、石墨烯加熱手套、襪子等產品,可在零下20℃快速升溫至38℃-53℃,持續加熱2-4小時,滿足各場館和工種的不同需求。
愛家科技為冬奧會提供保障商品,從服裝、冬奧會特許經營商品、加熱座椅、地毯、特種設備低溫保護等方面,實現石墨烯低溫軟加熱保證功能,充分反映石墨烯材料的安全、節能、綠色特點,具體解釋了“綠色冬奧會”、“科技冬奧會”、“低碳冬奧會”的概念。
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剛告訴《中國工業日報》,石墨烯被公認為新材料之王,熱傳導能力是金鋼石的兩倍以上,機械強度比鋼強200倍,導電性比銀銅強,載流子遷移率高于碳納米管和硅,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大型飛機、新能源、軌道交通、環境凈化、生物醫學、智能可穿戴、電子信息等領域。
據悉,愛家科技于2021年12月被選為北京市2021年第六批“專業特新”中小企業。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