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行的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而隨著我國基金投資者數量已達7.2億,提升投資者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和金融素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憑著18年踐行責任擔當和投教服務上的沉淀,工銀瑞信再度創新投教服務形式,推出業內首個采用密室逃脫形式的線下“集‘裝’箱”輕型投教基地,并于12月1日在中海廣場成功舉辦啟動儀式。
“集‘裝’箱”輕型投教基地以防范金融風險為主題,旨在全面落實中央金融會議的工作要求,踐行“金融為民”理念,提升國民金融素養,積極參與維護金融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北京證券業協會、北京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工商銀行消費者權益保護辦公室及公司相關領導等出席活動現場。
打造情景沉浸式體驗 工銀瑞信“集‘裝’箱”收獲多方好評
據了解,工銀瑞信“集‘裝’箱”輕型投教基地外觀整體仿集裝箱樣式設計,內部分為“裝”權威、“裝”中介、“裝”朋友、“裝”專家、“裝”客服等五個體驗區域,以各類非法金融行為“偽裝”的角色出發,演繹常用套路和詐騙手法,通過豐富多樣的人物形象、連貫緊湊的故事情節,打造情景再現深度體驗,增強社會公眾識別、防范金融投資騙局的意識和能力,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啟動儀式上,工銀瑞信“集‘裝’箱”創新的投教服務形式,獲得多方好評。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一級巡視員徐彬對“集‘裝’箱”給予高度肯定,他表示,工銀瑞信投教基地作為基金行業首個國家級投教基地,長期在投教領域深耕細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對引領基金行業投教事業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期待本次“集裝箱”創新投教活動可以幫助更多投資者提前“踩踩雷”、“避避險”,真正成為提升金融風險辨別能力的“百寶箱”。
集裝箱第一批客戶體驗官代表馬女士表示,工銀瑞信投知里-“集‘裝’箱”輕型投教基地展現了與時俱進、緊跟時代腳步的創意風貌,讓投資者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金融風險防范知識,了解到了不法分子慣用詐騙伎倆,見識到了非法金融對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還能夠親身體驗破解騙局、將好朋友“拉出泥潭”的全過程,既好玩,又有意義!
本次協辦方中海商業北部區商管副總經理張存理表示,共同籌備此次投教基地落地商務樓宇也是“箱”遇萬般美好的過程,投知里“集‘裝’箱”是工銀瑞信結合投資者實際需求,在監管單位的指導和支持單位的協助下,以中海商業為載體,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創新投資者教育運營新模式,為廣大投資者辦的又一件實事。
立足金融為民 工銀瑞信創新投教服務再譜新章
工銀瑞信基金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桂才表示,公司推出的金融風險主題“集‘裝’箱”輕型投教基地,是公司投教繼主品牌投知里、養老主題“夕拾館”之后的又一舉措。下一步,公司將深入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圍繞五篇大文章,不斷探索創新投教新模式,進一步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深入開展普惠金融和養老金融的有機實踐,切實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和安全感。
作為首家銀行系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持續推進“大投?!斌w系建設,2017年7月,工銀瑞信投教基地獲北京證監局授牌;2020年1月,入選國家級投資者教育基地,并成為基金行業首個國家級投資者教育基地;2022年在行業內率先成立投資者保護委員會,加強資源統籌協調、樹立全員投保理念,已連續五年獲監管“優秀”考評。工銀瑞信基金在投教領域的投入與實踐,獲得了業內與投資者的高度認可。
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風險,金融機構重任在肩。未來,工銀瑞信將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堅持以投資者保護為基礎,聚焦專業能力建設,努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筑牢投資者保護“防火墻”,持續為投資者保護工作貢獻更多力量,助力金融高質量發展,展現金融行業新擔當、新形象,堅守金融底色,筑牢金融安全。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