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帶領企業轉型升級,逐步走向數字化彼岸,系統性地提升掌控力和拓展力,增強發展韌性,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奔赴彼岸的起點,是清楚地知道現在何處,基礎如何。對此,一定要實事求是,絕不能自欺欺人。世上最好騙的,常常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雖然每家企業的情況不盡相同,但在戰略制定之前,都要先下功夫了解現狀,分析企業當前的數字化基礎。作為企業領導人,通常沒有時間精力全程參與具體調研工作。那么除了聽匯報,還能怎樣快速把脈企業當前的數字化基礎,做到心中有數呢?
企業當前的數字化基礎,如何判斷
數據是數字化的根,是數字化的基礎。從數據入手,就能快速洞察,有效判斷。我們在 Gartner 企業數據及分析評估方法基礎上,設計完善了“企業數字化成熟度的五級分類”的思考框架,供大家參考。
第一級:數據孤島,其典型特征有:
· 數據管理分散,且基本沒有利用
· 各方數據經常對不上,經常辯論究竟誰的數對
· 企業跨職能或層級的數據分享,通常只能以 Excel 表的形式實現
第二級:局部利用,其典型特征有:
· 掌握數據的相關部門,內部開始重視數據質量,并通過數據分析,驅動本部門工作提升
· IT部門試圖在各職能、各層級及各系統間對齊拉通,但阻力很大,進展很少
· 企業開始制定數字化戰略,但與業務還是兩張皮
第三級:系統性拉通,其典型特征有:
· 各職能、各層級及各系統間,基本做到了數據對齊,可以拉通整合為主數據源
· 業務領導人開始擔當數字化轉型一號位,把數據整合及利用融入日常業務
· 業務戰略與數字化工作深度咬合,數據驅動的敏捷組織開始初現雛形
第四級:數字化系統成效顯現,其典型特征有:
· 業務數字化,能通過數據拉通,分析業務全過程及投入產出
· 管理數字化,能通過數據分析,驅動績效管理、組織協同和業務創新
· 能力數字化,能通過數據挖掘,總結提煉最佳實踐及經驗教訓,并積極推廣
第五級:數字化轉型升級初步完成,其典型特征有:
· 數據與業務充分融合,影響重大投資決策
· 引入外部數據,倒逼業務持續提升、管理持續提效、加速迭代創新
· 支撐戰略落地,提升全局掌控,助力業務拓展,成為戰略成敗的關鍵要素
對照上述五級分類,不妨捫心自問,看看自家企業現在正處于哪一級。也許具體分級還有待商榷,或許核心團隊還不能完全共識。但有一點, 應該基本沒有爭議,那就是大概率咱企業目前還都沒有達到第四級至第五級的高級階段。
這并非某一家建筑企業的特例,而是整個行業的現實。正如中國建造2035戰略研究項目的牽頭發起人丁烈云院士的分析判斷: 雖然中國建筑行業產生的數據量極大,但真正存儲下來的數據僅為北美的7%,而且大多還是以散亂的文件形式,散落在檔案柜和硬盤中,真正的工程數據利用率不到0.4%。因此,從整體來看,建筑行業的數據基礎還是相當薄弱的。
在我們了解接觸過的大量建筑企業中,只有極個別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比較領先的先鋒企業,目前已處于“系統性拉通”的第三階段;大部分有一定IT基礎的大中型企業及國央企二級單位,正處于“局部利用”的第二階段;對于各種類型、數量眾多的中小建筑企業,尤其是各級分包及施工隊伍,其中不少恐怕連“第一級:數據孤島”都還沒有達到。
如此薄弱的數據基礎,對建筑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意味著什么呢?
夯實數據基礎,最不出彩,但最該喝彩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志在引領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領導人,也要敢于直面基礎薄弱的現實。
一定程度上,目前建筑業數字化的程度與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有一些相似。雖然今日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但從整個世界發展進程來看,橫向與其他國家相比, 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在總體上仍然處于中等,依然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水平,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 而建筑業同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初級階段”。
既然還處于“數字化初級階段”,就要面對數據孤島、局部利用的現實,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從夯實數據基出做起,持續向系統性拉通邁進。 沒有堅實的數據基礎,智能大屏只是表面光鮮的“玻璃蓋板”,更談不上人工智能,更不可能一步登天做到智能建筑。
其實,對于數據基礎的重要性,大家道理都懂。那么落到實際行動上,為什么數據基礎工作容易被忽略,甚至有意被回避?
一是因為,最不出彩。數據基礎是典型的“臟活累活”,貌似沒什么技術含量,但其實極其需要業務經驗及系統思考,難度很高;與此同時,又極其細致瑣碎,工作量很大。
二是因為,最得啃硬骨頭。比難度高、工作量大更可怕的是,站在企業全局層面構建數據基礎,就不可避免地要直接面對厚重的部門墻:為什么跟你分享數據?信息安全誰負責?憑什么要按你的要求,調整既定的數據定義、口徑、標準、采集及校驗方式?專業領域的專業判斷究竟該聽誰的?
如果沒有一把手及核心團隊的底層認知和堅強共識,沒有過程中的堅定支持和大力倡導,這些“鏗鏘有力”的反詰句,從四面八方洶涌而來,放在任何個人面前,都是難以招架的。這就是數字化轉型中不能逃避的深水區問題的典型代表,是最得啃的硬骨頭。
對此,一把手一定要高度重視,核心團隊一定要團結一致,一定要從企業數字化成熟度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被表面功夫迷惑,不能被各種不明覺厲的新名詞忽悠,更不能被各種銅墻鐵壁般的深水區問題嚇倒。
要始終牢記,數據是數字化的根。夯實數據基礎,雖然最不出彩, 但恰恰是最該為之喝彩。
建筑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如果不顧數據基礎,試圖一蹴而就,很容易犯“急于求成”的錯誤。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夯實數據基礎,并不意味著“推倒重來”,不是以前的系統都不能用了,都得用新的系統替代;而是要通過拉通對齊各個職能條線、各個組織層級以及各個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定義、口徑、標準、采集及校驗方式等,彌合業務割裂、組織割裂和系統割裂,連接數據孤島,打造能有力支撐企業整體經營管理的堅實數據基礎。
數字化是時代的饋贈,是我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新工具,是建筑企業至關重要的深刻轉型。然而數字化轉型,道阻且長。很容易走著走著,就忘了為什么出發。
希望這些關于建筑企業數字化成熟度的分析、思考,能幫助所有在數字化轉型中艱難探索的人們,堅定信念,把握關鍵,不管自己目前深處怎樣的轉型階段,不猶豫,不盲從,不能自欺欺人,更不半途而廢。哪怕仍然處于數據孤島的階段,也要堅定信念,牢牢把握自身的基本現實,高度重視數據基礎工作,向著我們希冀的方向,不斷思考,大步向前。
來源:《系統性數字化、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破局之道》
作者:袁正剛 楊懿梅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