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動力電池生產車間,一條條智能設備構成的智能產線映入眼簾,實時生產動態全程可視;步入TOPCon光伏電池工廠,貫穿全部生產工序的AGV設備獨立自主進行對接、安全避障,無人化工廠顯露“冰山一角”……
這些畫面是當下鋰電池“智造”產業的一隅,也是先導智能等一批“國之重器”企業以創新智慧不斷驅動經濟效益提高的直接體現。近年來國產鋰電智能設備各方面數據的優異,使國產鋰電設備與日韓設備之間的分化愈發清晰,也加速了國內鋰電制造全產業鏈全球化進程。
10月23日晚間,先導智能正式披露第三季度報。財報信息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約132億元,同比增長31.8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3億元,同比增長39.54%;單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1億元,同比增長31.71%。
鋰電池應用場景的不斷變換、下游市場需求的快速擴容,多年來穩居全球鋰電設備市場領先地位的鋰電設備企業——先導智能,在這條黃金賽道中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技術引發“連鎖效應”,質量+價格的雙重優勢的形成
將鋰電市場拆分來看,動力電池可謂是近年來拉動鋰電需求增長的第一架“馬車”。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預計,2025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將達到1165GWh。屆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出貨量將達到470GWh,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2.5%。
在幾乎可以預見井噴式下游需求的狀況下,國產鋰電設備要做到的是價格比日韓設備更實惠,質量要“齊頭并進”甚至完全趕超。站在過去傳統制造的視角,這或許聽上去是“天方夜譚”,但今天智能革命掀起浪潮,工業互聯網與制造業縱橫交融,已經創造出更適宜國產鋰電設備成長的土壤。
經統計,先導智能總營收自2018年到2022年分別為38.09億、46.84億、58.58億、100.37億、139.32億元,而將時間線拉更長,先導智能自2015年上市以來已經實現了業績8連增??v觀鋰電制造產業發展圖景,這恰好是鋰電池從“制造”走向“智造”的關鍵時期,也是大規模生產崛起的時期。
回看過去,傳統制造模式下的國產鋰電設備生產效率、質量一度成為桎梏設備價值提升的痛點,尤其在鋰電核心卷繞設備上。大部分鋰電設備廠商集中于產業鏈價值更底端位置,依靠著低廉價格進行小范圍內競爭。
沿著這個方向,先導智能跨“電容”入“鋰電”的一舉成功也就不難理解。從設備價值來看,先導智能最先切入的鋰電卷繞設備本身屬于鋰電中段設備中價值量占比最高部分,而通過卷繞技術實現的設備性能大幅提升,更是讓先導智能一時之間成為國產卷繞設備的“代名詞”。
更為關鍵的是,在當時國產鋰電企業面臨日趨急迫的“降本”壓力時,先導智能卷繞設備能夠以日韓設備60%-80%的價格去滿足下游電池生產效率、質量要求。這其中的根源就在于技術的承接迭代牽動的一連串效應,正如彼時對電容器卷繞技術的遷移使先導智能用更高的性價比撬動了國內外鋰電市場。
今天,在智能技術的“催化”下,鋰電池廠商真正迎來了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契機。無論是先導智能單機設備、分段整合設備或是整線設備,產能的大幅提升以及鋰電制造整線自動化、智能化的落地實現,都昭示著國產鋰電設備在拉動鋰電產能規模增長上已經有了更出色的表現。
目前全球效率領先的18650和21700機型都來自先導智能的圓柱形鋰電池卷繞機,其中18650最高產能可達到每分鐘45個;先導智能最新自主研發的高速切疊一體機達到了單工位0.45s/pcs,到達世界動力電池疊片設備頂尖水準;其高度智能化產線綜合稼動率達到80%以上,可節省人工65%以上,產品合格率達到95%……
顯而易見,在鋰電池批量生產拉開序幕的今天,鋰電設備賽道競爭已經不是過去簡單的“價格戰”,而是轉向考驗設備廠商是否擁有除價格外為產品增添附加值的能力。當全行業都在“奮力追趕”智能化平均線的情境下,先導智能的技術優勢又該往何處發力?
數智賦能,領跑定制化市場
本質上來說,鋰電設備屬于非標定制設備,其涵蓋的前、中、后段數幾十道工序繁瑣復雜,制造過程中所應用到的設備種類、分工也各有特色。但這意味著,定制化生產在鋰電制造整線中具有相當的實現難度,疊加電池廠商自主拼線帶來的設備標準不一等因素,鋰電產業個性化道路仍存在可探索的價值。
而在鋰電設備定制化領域,先導智能基于下游眾多電池廠商合作基礎上形成的數字化研發云平臺,能夠快速響應電池工藝設計和驗證需求,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如今,隨著鋰電設備廠商與鋰電廠商關系綁定愈發緊密,將技術優勢延伸至研發定制領域顯然成為鋰電設備企業提高市場份額,構筑無形的競爭壁壘的重要手段。
截止目前,先導智能已與特斯拉、松下、LG化學、SKI、CATL、大眾、寶馬、比亞迪、中創新航、億緯鋰能、蜂巢能源等鋰電相關企業形成了較為穩定的供貨關系。通過與這些一線電池廠商綁定,先導智能技術經驗逐漸充盈,研發體系也逐步靈活完備。從技術到業務優勢,又從業務優勢轉回技術,這正是鋰電設備企業理想中的蛻變模式。
縱觀先導智能鋰電設備定制化之路,“數智化”一詞貫穿始終。對于鋰電設備這類新興新能源裝備來說,越早匯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越有利于維持自身創新力發展需求。站在鋰電設備企業視角,出于縮短技術迭代的“陣痛期”目的,也應當盡早利用數智技術完成業務的全局賦能。
基于此來看先導智能給出的“智造+服務”一體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其不只是對定制化服務的補充,還是市場需求刺激制造企業而形成的從研發、制造到售后全業務鏈的一種創新服務模式。歸根到底,這種模式以鋰電池整線工藝集中為前提條件,服務于鋰電池生產的全生命周期,追求創造更多經濟價值。
不僅如此,在動力電池領域,先導智能現在正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智能柔性成套設備的研發投入。未來需求市場蘊含著無限變化的可能,電池廠商對產能的彈性釋放要求也會隨之“水漲船高”,而設備柔性生產能力有望成為下一輪行業技術賣點。因此先導智能技術、資金的提早入局,或將成為領跑未來定制化市場的關鍵一步。
工業互聯網協同制造,未來發展方向
伴隨國家“工業互聯網+”戰略部署的持續深入,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也開始向綜合集成延伸,數字化管理、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加快普及。據統計,各地建成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近萬個??梢哉f,這將是一次制造業的全面煥新,鋰電制造產業已然身在其中。
先導智能“工業互聯網協同制造”模式主要通過智能制造數字化工廠這一形態展現。據了解,這套智能制造數字化系統現已實現從制造、管理、產品數據、物流到數據采集監控的全流程智能化覆蓋,同時云管理系統的介入完善了售后服務,讓每一個產品都能100%被追溯和管控。
在智造工廠中實現“腦、眼、手、腳”的全面協同,是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一大特色。更為關鍵的是,面對下游電池企業不斷萌發的規模生產“降本增效”要求,這種高效、綠色、智能的模式肉眼可見適用于現實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在鋰電池領域,目前先導智能通過橫向拓展,已經將智能制造數字化工廠應用場景深入至汽車及關鍵總成、光伏組件與光伏電池、3C等關鍵制造領域,并形成了多元化的業務增量方案。
再回到鋰電池制造本身,雖然單機一體向整線智能的躍遷并不是“一日之功”,但工業互聯網的出現無疑加速了這個過程。由此來看先導智能的發展史,恰好是對政策的敏銳把握、智造轉型的及時開啟這些微小因素的不斷累積為其日后成長為全球鋰電龍頭埋下了可能性。
正如先導智能董事長王燕清在“圓桌論壇”中所說,“企業發展至今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是因為我們在每個階段都制定了與業務規模、盈利能力相匹配的戰略。這對于企業的發展壯大是非常重要的?!?/p>
如今工業互聯網協同制造模式下,設備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始終是支撐先導智能繼續航海全球鋰電市場的那一汪“活水”。對于鋰電設備這樣的高景氣賽道,企業間比較終究還是要回歸到技術創新層面。很明顯,誰能借力數智浪潮攻堅行業痛點,誰就有機會率先開啟下一輪的業績領跑。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