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利益相關者和相關國際機構反對,認為日本應該停止推動核污染水排放不負責任的行為,接受加強監督,有效保護海洋環境和人民健康,然后確定排放計劃的安全性。
據日本《讀賣新聞》近日報道,福島市第一核電廠核污染水排放相關項目建設正在“快速推進”,預計今年6月竣工。其中,大型核污染水槽長約12米,寬約7米,深約18米,已進入混凝土澆筑階段。
近日,日本政府單方面宣布,今年春夏將開始排放核污染水,相關準備工作將繼續推進。許多日本人和國際社會都反對和批評這一行動。
涉嫌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公約
2月2日,日本政府在福島縣舉行了核污染水排放計劃簡報。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許多參與者都提出了嚴厲的批評。福島縣廣野鎮長期藤智表示,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的海洋排放計劃“只關注時間表”、忽視人們的關注。要解決問題,只有在全國范圍內推進討論,才能消除漁業從業者的擔憂。
1月26日,福島縣漁業協會負責人會議發布的數據顯示,福島縣沿海三大漁業協會2022年打撈量超過5500噸,僅為福島核事故發生前的20%左右。會后,福島縣漁業協會會長野崎哲向媒體強調,他“反對”核污染水排放計劃。日本國家水產品商業聯合會會長巖沼德偉表示,核污染水的排放必然會影響日本水產品的銷售,令人擔憂。今年將是“最可怕”的一年。
1月28日,日本社民黨首府福島瑞穗在福島發表演講,再次公開反對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推進核污染水排放計劃。日本京都大學核反應堆實驗研究所原助教肖玉章近日發表演講警告稱,處理后的核污染水“不僅含有放射性鉀,還含有其他放射性元素”,“大自然不能去除放射性元素,含有放射性元素的水不能排入海洋”。
日本反核運動集團成員木村雅英表示,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涉嫌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公約”,日本外務省也承認排放水域不屬于內陸水域。幾十年來,日本環境省沒有評估核污染水排放計劃在太平洋環境中的作用。
"排放核污染水將打開潘多拉盒"
韓國外交部最近表示,韓國要求日本及時提供透明和安全的信息,并制定負責任的應對策略。韓國外交部官員表示,韓國正在積極參與驗證活動,要求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透明和客觀的安全驗證。韓國政府還聽取了國內外國際法律專家和科學家的意見,了解了法律和具體情況,并根據國際法討論了日本政府的義務和解決糾紛的過程。
近日,韓國國會召開海外專家邀請研討會,邀請福島核污染水排放。來自新西蘭、斐濟等10多個太平洋島國的太平洋島國論壇科學家組在會上表示,東京電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檢測數據不能成為決定排放的基礎,測量數據中有許多異常和異常的測量值。核污染水中含有的有害元素對海洋生物學的影響還沒有得到仔細研究?!昂宋廴舅呐欧判枰罅康臅r間和跨境,必須慎重考慮?!?/p>
目前,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已經拒絕了目前的技術計劃。綠色和平組織核專家肖恩·伯尼認為,日本猶豫只是因為成本太高。據估計,核事故造成的補償、發電站拆除、土壤凈化等費用需要21.5萬億日元(約132日元1美元)。據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已經支付了大約三分之三的費用。綠色和平組織呼吁將核污染水儲存更長時間,防止污染海洋,然后找到更好的技術選擇。
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亨利·普納說:“我們堅信,在確認多重安全之前,不應該排放(核污染水)?!薄N磥韼资?,“核污染水排放將打開潘多拉盒”。我們不能等到幾十年才知道它對太平洋的影響。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連的,這不是日本國家的問題。"
有專家發現,日本核污染水排放決策數據不完整,存在偏差。東京電力公司通過核污染水質監測,而不是檢測大部分放射性核素。
近日,美國能源環境研究所和工程博士阿爾俊·麥克賈尼在研究了東京電力公司在海洋、生態、核物理等方面發布的數據后表示,東京電力公司對核污染水取樣量和放射性元素類型的檢測過少,不足以表明排放到海洋安全?!俺撕宋廴舅欧欧桨福瑢ε欧欧桨笇ι鷳B環境影響的評價和調查不完整,其他有效的替代處理方案沒有充分討論。”
日本政府選擇了海洋排放計劃,以降低成本,韓國民間環境保護組織“環境運動聯合會”能源氣候局局長安扎指出。一旦實施,放射性元素將對環境產生長期影響。據《韓國日報》報道,日本福島核電站儲存的約130萬噸核污染水只是“冰山一角”。廢棄的核電廠可能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放射性核污染水,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日本開始排放,未來高毒性放射性核污染水將繼續流入海洋,這將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前不久,福島縣居民組建了一個公民團隊,“不要再污染海洋了!”公民大會舉辦了跨國在線論壇。美國、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參與者反對核污染水排放計劃。許多參與者表示:“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連的,這不是日本的問題。”馬紹爾群島學生聯盟的代表貝迪·拉圖勒在論壇上說:“海洋是我們的生命。太平洋不是日本失去核廢物的垃圾站,也不是核試驗場?!彼f,核污染水一旦排入海洋,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人民日報(2023年2月08日第16版)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