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航列表:
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開展的業務有哪些?
銀行理財子公司就是銀行設立的分子公司,就是把原有銀行的所有理財業務分離出來,銀行不再做理財業務,也就是說當個人要做銀行理財有關的投資,以前是通過銀行辦理,現在都是委托銀行理財子公司進行購買。銀行理財子公司基本上注冊資本都是六大行控股為主,有的基本上是全資控股。
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開展的業務有如下幾點:
1.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銀行理財產品,對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
2.面向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
3.提供理財顧問和咨詢服務;
4.經銀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對于銀行而言,不僅僅是增加中間業務收入來源,更重要的是維護客戶關系,增加客戶粘性,同時能夠協同帶動其他業務收入。
永續債會影響理財嗎
永續債是會影響理財的,因為我們如果一直續債的話,對我們理財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們理財時非得考慮我們的債務如果不考慮債務的話,那么我們的理財就沒有什么非常大的用處
中國六大銀行
中國六大銀行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
1、 中國工商銀行
1984年1月1日正式成立,總行位于北京,擁有中國最大的客戶基礎,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世界500強企業之一。主要是從事存貸款、結算與現金管理等業務的金融機構,銀行的主要業務包括存貸款、機構金融、現金或賬款的結算與管理、金融貿易等等。
2、 中國農業銀行
1951年正式成立,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也是中國四大銀行之一,也是是中國主要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提供商之一。中國農業銀行提供廣泛的企業和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以及金融市場和資產管理,涵蓋投資銀行、基金管理、融資租賃、人壽保險等領域,在上海和香港上市。
3、 中國銀行
1912年2月5日正式成立,是我國歷史最為久遠的銀行之一,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國家副部級單位。該銀行包含有商業銀行、證券交易、理財、投資、基金等業務,旗下有中銀國際、中銀基金、中銀保險、中銀投資、中銀香港等控股金融機構。中國銀行是中國唯一一家連續經營100多年的銀行,也是中國全球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銀行,在中國大陸和51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
4、 中國建設銀行
1954年10月1日正式成立,總行設在北京,主要業務領域包括企業銀行、個人銀行和資本業務,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和子公司,分支機構涉及基金、租賃、信托、人壽保險、財產保險等行業,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相關服務。
5、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2007年3月正式成立,總行設在北,是中國一家大型零售商業銀行。其前身為郵政儲蓄局,是在改革郵政儲蓄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商業銀行,在2016年于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6、 交通銀行
1987年4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總行設在上海,是國務院直屬銀行金融機構同時也是中國近代以來延續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近代中國的發鈔行之一。主要業務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信托、融資租賃、基金管理、保險、離岸金融服務等。
我國有哪些金融控股公司?
有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郵政集團、國開行、中信集團、光大集團、平安集團、招商局。
興業銀行、上海國際集團、長城資管、信達資管、華融資管,東方資管等。
擴展資料
參照國際通行定義,明確金融控股公司是指控股或實際控制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類型金融機構、自身僅開展股權投資管理、不直接從事商業性經營活動的非金融企業。這里有兩點需要注意:
(1)《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主要針對境內非金融企業、自然人等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金融控股公司,未包括金融機構跨業投資控股所形成的金融集團(會另行制定規則)。
(2)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六大類;
第一,商業銀行(不含村鎮銀行)、金融租賃公司;
第二,信托公司;
第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第四,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
第五,壽險公司、財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以及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第六,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機構。
請注意這里沒有將理財子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基金子公司等金融機構納入,主要是因為這些金融機構的股東大多被政策限定(如基金子公司100%被基金控股等)。
將金融控股公司納入監管范疇,明確金融控股公司名稱中應包含“金融控股”字樣。同時未取得金融控股公司許可證的,不得從事本辦法第六條所規定的金融控股公司業務,不得在名稱中使用“金融控股”、“金融集團”等字樣。
中郵理財和郵政儲蓄銀行關系
中郵理財和郵政儲蓄銀行并不是平級機構,中郵理財是郵政儲蓄銀行的下屬公司,中郵理財是銀保監會批準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該公司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全資發起設立的。郵政儲蓄銀行是中郵理財的出資人,中郵理財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最后開業的理財子公司。
中郵理財和郵政儲蓄銀行都是國家所有的企業,都屬于國有企業。
【拓展資料】
郵政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是一樣的嗎
一樣。郵政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都有一個標準的全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民眾口頭簡稱郵政銀行、郵儲銀行等。
但是郵政儲蓄網點與郵政儲蓄銀行網點是不一樣的。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后,原郵政儲蓄統一使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稱謂,但根據業務處理范圍和管轄的不同分為郵政儲蓄網點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網點。其中郵政儲蓄網點由郵政局負責管理和經營,通常只受理負債類業務(如個人儲蓄存款)、傳統業務(如信件、包裹寄遞等);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網點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管理和經營,通常受理所有金融類業務(如個人、對公儲蓄存款,理財,貸款等),但通常不受理傳統業務(如信件、包裹寄遞等)。
所以,中國郵政儲蓄網點與郵政儲蓄銀行網點的經營和管理者不同,但業務處理和使用方法上是一樣的。 郵儲銀行于2008年與郵政集團公司實現郵銀分設。當年9月完成掛牌機構組建,10月底與全資母公司中郵集團完成分賬核算。
分設后,郵政儲蓄系郵儲銀行代理網點,開辦儲蓄及代理業務,只存不貸。而郵儲銀行可開展個金、對公及信貸業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 截至2011年10月底,郵儲銀行總資產規模近4萬億元,成為中、農、工、建四大行以及國家開發銀行之后的第六大商業銀行。存款余額約2.8萬億元,排名第四,僅位于工農建三家大行之后。且坐擁著全國3.7萬個網點遍布全國絕大多數縣和主要鄉鎮,65%網點分布在縣及縣以下農村地區,是目前國內城鄉覆蓋面最廣、網點最多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之一。 2011年12月31日郵儲銀行股改方案獲批,2012年1月21日正式更名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國有銀行有哪幾家
一、國有銀行的定義
國有銀行,即國家擁有的銀行,是指由國家(財政部、中央匯金公司) 直接管控的大型銀行。國有銀行共九家,包括:國有六大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及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二、國有六大行
(一)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國家副部級單位。
中國工商銀行的基本任務是依據國家的法律和法規,通過國內外開展融資活動籌集社會資金,加強信貸資金管理,支持企業生產和技術改造,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
(二)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成立于1951年,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國家副部級單位。
中國農業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各種公司銀行和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同時開展金融市場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業務范圍還涵蓋投資銀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賃、人壽保險等領域。
(三)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于1912年2月5日正式成立,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 國家副部級單位。
中國銀行是香港、澳門地區的發鈔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基金、保險、航空租賃等。
同時,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銀行,機構遍及中國內地及61個國家和地區。
(四)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前身為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的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后于1996年3月26日正式更名為中國建設銀行)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國家副部級單位。
中國建設銀行主要經營領域包括公司銀行業務、個人銀行業務和資金業務,在29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及子公司,擁有基金、租賃、信托、人壽、財險、投行、期貨、養老金等多個行業的子公司。
(五)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創始于1908年,為中國六大銀行之一,同時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也是近代中國的發鈔行之一。1987年4月1日,重新組建后的交通銀行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
2005年6月交通銀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2007年5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
(六)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可追溯至1919年開辦的郵政儲金業務,至今已有百年歷史。2007年3月正式掛牌成立。2012年1月,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9月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2019年12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二、國家開發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成立于1994年,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策性銀行。2015年3月,國務院明確國開行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
國開行是全球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中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中長期信貸銀行和債券銀行,主要通過開展中長期信貸與投資等金融業務,為國民經濟重大中長期發展戰略服務。
三、中國進出口銀行
中國進出口銀行,為中央金融企業,是由國家出資設立、直屬國務院領導、支持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投資發展與國際經濟合作、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國有政策性銀行。
截至2016年末,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國內設有29家營業性分支機構和香港代表處;在海外設有巴黎分行、東南非代表處、圣彼得堡代表處、西北非代表處。
四、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為中央金融企業,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中國唯一的一家農業政策性銀行,1994年11月掛牌成立。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主要職責是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籌集資金,承擔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代理財政支農資金的撥付,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招商銀行是正規銀行嗎?
招商銀行是正規銀行,它只要是對外開銀行,那么都是由國家銀行正式批準的,中國銀行。
招商銀行是商業銀行,是屬于正規銀行,在商業銀行里面招商銀行是算排名最前面的了,也是非常有實力的一家銀行,所以可以完全放心的。
招商銀行,1987年成立于深圳蛇口,是中國境內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國家從體制外推動銀行業改革的第一家試點銀行。
招商銀行1987年成立于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蛇口,是中國境內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國家從體制外推動銀行業改革的第一家試點銀行。成立32年來,招商銀行始終堅持“因您而變”的經營服務理念,品牌知名度日益提升。在英國權威金融雜志《銀行家》公布的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招商銀行按一級資本在2018年排名第20位,比2017年提高3個位次;而在全球銀行品牌價值500強榜單上,招行已進入了全球10強,2019年位列第9位。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招商銀行連續7年入榜,2018年名列世界第213位。
拓展資料
招商銀行是中國境內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招商銀行是我們國家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它是在1987年成立了,它的總部是在深圳,它在全國的營業網點非常多。除此之外,其經營范圍有: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辦理票據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以及經銀保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招商銀行是六大銀行之一。中國六大商業銀行是指六個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分別是:招商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
國有六大銀行,哪家存款利率高還有禮品?
國有六大銀行,是指工建農中交郵這六大行,前五家都是由財政部和中央匯金公司出資組建的,是媒體常說的中央金融企業中銀行業的代表。郵儲近年來異軍突起,作為中國郵政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自然也是純國有性質。這六大行作為銀行業的國家隊,不僅具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在執行國家財經政策方面也是比較到位的。
近年來,國際經濟環境比較疲軟,債務高企,各主要經濟體紛紛實行零利率、負利率刺激經濟,作為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我國也不得不跟進降息的大趨勢。再加上受疫情的沖擊,各國紛紛量化寬松,進一步貨幣放水,我國也被迫加大降準降息的力度以應對。
作為國有大行,不僅一般性定期存款利率降低,創新型的存款產品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利率也在不斷下調。但由于監管政策的調整,放松了存貸比的考核,各大行吸儲的壓力有所降低,也就不再靠“存款送禮物”來吸儲了,本身監管也是不允許的。
1.普通定存。不過,盡管存款利率市場化在持續推進,但主要體現在不同銀行層次的平均利率差異較大,同一層次的銀行利率則相差不大。六大行中,目前普通定存,只有郵儲的半年期和一年期定存利率比五大行稍稍高出一點,其他期限的定存都是一樣的。
2.大額存單。存款產品中的大額存單,目前六大行主打的是三年期產品,從年初的4.25%下滑到4.125%,再到目前紛紛跌破4%,而且有大行有進一步壓縮大額存單發行跡象,目前工行官網已經看不到三年期產品的蹤影了。但由于,郵儲的營業網點主要位于縣城和農村鄉鎮,其吸儲的主要競爭對手為存款利率較高的農商行,因此,郵儲的大額存單相較其他五大行的利率要高一些。
3.結構性存款。近年非?;馃幔灰暈楸1拘屠碡敭a品的最佳替代品的結構性存款,其平均利率也在持續下調,國有銀行作為結構性存款發行的主力軍,目前其平均利率都已經跌破5%。六大行中,各家的結構性存款預期利率都比較高,但是平均實際到期收益率仍然要低于股份制行,各家之間差異也比較大。
因此,就普通定存和大額存單來說,郵儲的平均利率要略高于另外五大行;而結構性存款,則各家互有差異。至于存款送禮物,已經是不允許的了,即使有個別違規送禮,也僅存在于個別網點了。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