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過后,春回大地。2月20日,走入坐落于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下稱“二十七所”),只看見聰慧農業試驗田里科技人員忙碌的身影,全自動土壤含水量觀測儀、凍土層及干土壤層全自動觀測儀、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等一一盡收眼底。
據中國電科二十七所河南中原光電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經理吳蘇詳細介紹,二十七所充分利用技術性,創建通訊衛星、無人飛機與地面觀測點結合的“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站,對糧食作物開展大規模、全天監控和管理方法,完成農業環境中的智能感知系統、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數據分析系統、權威專家在線指導,為農業給予精準性栽種、目視化管理、智能化系統管理決策。
中國電科二十七所河南中原光電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經理吳蘇展示其公司生產的感應器。據統計,近些年,二十七所立足于高新科技自強不息,看準農業產業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更加注重農牧業感應器與信息采集系統、農業大數據與計算智能、農牧業實體模型與優化算法等薄弱點技術內容,合理布局并執行關鍵技術攻關項目,依次研發了土地整治項目綜合管理系統、大田種植全過程智能檢測數據分析系統、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等,參加基本建設河南省標準化農田氣象保障工程項目、河南省氣候災害監測預警與防御工程、許昌市高標準農田綜合性綜合管理平臺和寧夏土壤墑情綜合性檢測系統等特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七因此電容器傳感器、光學檢測和物聯網為載體,以感應器、信息系統集成及信息化服務為主打產品,成為中國農業和生態氣象智能化行業技術性關鍵依托單位。在農業氣候層面,在農業氣候層面,河南中原光電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制造的通用化土壤含水量檢測感應器在中國市場份額60%,2023年預估銷售總額將達1.2億人民幣。
“大家靈活運用了衛星遙感、無人飛機與地面傳感器等檢測技術手段,對農業栽種全過程中苗情、苗情、害蟲情、肥情、農田小氣候的全面檢測,完成對農作物漲勢狀況、病害、農氣災難的早期預警,形成澆灌和追肥等農活實施意見,提升細致生產與栽培技術能力,推動農民致富。”吳蘇說。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