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日,中國商業日報(記者陳文麗)、國家衛生委員會、農業和農村事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估工作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旨在促進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估工作的有效發展,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事實上,近年來,各部門采取了各種措施,確保食品安全,嚴格監督效果。一系列相關政策相繼出臺,控制措施不斷創新,全力保護“舌尖上的安全”。
專家指出,食品安全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和人身安全。我們應該以零容忍的態度懲處食品安全犯罪,編織食品安全“防護網”,加強“水龍頭”管理。
促進食品安全標準的實施
如何跟蹤和評估食品安全標準?根據該計劃,創新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模式,擴大跟蹤評估的廣度。堅持線上線下結合,堅持正常評價、重點評價、專項研究,堅持跟蹤評價與宣傳培訓相結合。負責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綜合試驗區和區域營養創新平臺建設的省份,應積極將綜合試驗區和創新平臺建設與跟蹤評價有機結合,促進區域跟蹤評價的深入發展。
根據規劃要求,進行正常評估,重點收集分析日常食品安全標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意見。國家食品評估中心負責“中國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估和意見反饋平臺”的建設和運營,繼續收集各方對中國現行食品安全標準的意見和建議。省衛生行政單位與同級農業、農村、市場監管、進出口食品控制部門、行業組織、技術機構建立正常溝通協調機制,在平臺上填寫食品安全標準建議,包括全國人大建議、CPPC建議、信訪咨詢、網絡輿論等。,并在基層進行業內進行業進行業共同研究和溝通。
開展專項評估,重點深入評估重點食品安全標準。評估范圍包括新發布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和范圍廣、影響大、急需控制的標準,密切關注標準適用范圍的完整性、完整性和準確性、有限指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相關規定的合理性和實用性,以及與其他標準的協調。國家食品評估中心負責組織實施重點評估,確定年度重點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名單,并在“中國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估和意見反饋平臺”公開,組織問卷設計,總結分析當地意見。
系統研究了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標準實施中的突出問題、標準制定和修訂要求。通過專項研究,每年在國家食品評估中心平臺上公布風險監測評估數據、完整的行業研究數據、科學的評估方法和社會經濟影響評估結果,為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確定關鍵標準制定和修訂項目奠定基礎。專項研究項目由國家食品評估中心制定,征求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評估委員會意見后確定。
創新食品安全監管
人們把食物放在第一位,把食物放在第一位。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點外賣來滿足他們的日常飲食需求,這對餐飲業的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地方探索聘用外賣人員擔任食品安全監督員,將外賣乘客納入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實現食品安全社會共同治理和基層社會治理的同一方向。
比如蘇州市吳江區對外賣騎手進行了食品安全管理業務培訓,講解了證件公示、明廚明灶、文明餐桌等食品安全監管知識。為了提高管控效率,吳江區還建立了“菜單式”工作聯系機制。監管人員可以通過小程序上傳視頻、照片、文字等信息,實現“一鍵直達”的監管。市場監督局的工作人員收到后會立即給出反饋。
四川省宜賓市選拔全市外賣配送行業食品安全責任監督員,負責監督全市第三方在線餐飲服務和外賣配送行業的食品安全,并對監管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據報道,在配送過程中,這些外賣兄弟一旦發現餐廳廚房凌亂等食品安全隱患,就可以及時拍照,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聯系人舉報,幫助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為充分發揮各部門協調聯動作用,產生食品安全監督協調作用,鞏固食品安全工作基礎,京津冀市場監管部門將進一步推進區域協調監管、區域信息共享、檢查人員共享、食品產業發展,確保京津冀食品安全;統一食品生產企業控制標準,促進跨省市食品生產企業監管協調,促進食品生產許可證、日常監督檢查、問題審查處理,共同推動區域食品加工監管高質量發展。
此外,浙江、上海、蘭州等地積極推進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核心的新監管機制,大大提高了控制效率,食品安全監管逐步從“人海戰術”向“智能監管”轉變。例如,蘭州依托“龍上食品安全”一體化智能監管平臺,大力推進“互聯網”食品安全智能工程建設,對食品工業、流通、餐飲、特殊食品階段實施智能監管。這一舉措有效解決了基層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提高了監管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監管部門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各種餐廳材料。
多方共同守護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和人身安全,關系到家家戶戶的幸福。這是一個重大的惠民工程和惠民工程。自2015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三次修訂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吨腥A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還修訂了《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刑法修正案(十一)》也相應修訂了食品監管瀆職罪。
同時,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也成為相關部門保障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5月31日,農業和農村事務部、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委員會聯合發布《三年食用農產品行動計劃》,努力使用三年左右,有效遏制傳統農獸藥殘留超標,基本處理禁止非法使用藥物的問題。
自去年以來,食品安全相關政策相繼出臺。例如,去年8月,國家衛生委員會發布了《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價十四五規劃》,系統設計和實際安排了食品安全標準和監測評價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9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食品安全主要責任監督管理條例》,實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督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要責任,加強食品安全責任,規范食品安全監督行為。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